首页 > 心情短语 >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[50条] (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…)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[50条] (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…)

2024-03-25 11:46:21

1、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
2、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
3、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。

4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5、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6、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

7、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

8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
9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
10、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11、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12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
13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
14、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
15、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

16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

17、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强梁者不得其死,吾将以为教父。

18、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
19、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
20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21、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
22、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
23、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今舍慈且勇;舍俭且广;舍后且先;死矣!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
24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
25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
26、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

27、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

28、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
29、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若,哀者胜矣。

30、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31、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,其不欲见贤。

32、和大怨,必有馀怨;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

33、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。

34、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35、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

36、圣人常无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

37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
38、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39、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
40、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

41、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
42、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;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;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;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是谓微明。

43、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。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轻死。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于贵生。

44、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不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;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
45、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生;侯得一以为天下正。

46、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
47、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

48、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
49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50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