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抖音语录 > 佛经大悲咒: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…

佛经大悲咒: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…

2024-04-08 11:38:54

1、(一句禅语一种人生)结合人人的善,才是真正的大善;有大善对的力量,才能风调雨顺人人平安。

2、我们都不是圣人,不会什么事。什么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,不犯无意之过是不可能的,因此言行之前三思很必要。

3、(经典禅语悟道)佛家云:如果真心帮助,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;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;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,就是真布施。

4、谓持不夺生命戒,及不与取。虚妄语。欲邪行。邪见等,是名在家五戒句。《大日经》卷六,受方便学处品

5、(佛心禅语)人生在世的确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。追求功名者,得到了放不下,即使得到了也不满足;追求财富者,财富等身也不满足;追求美满生活者,得到了又怕失去……这些重担与压力,使很多人活得非常艰难。

6、一个傲慢的人常常会因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身边人的感受,会漠视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,傲慢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,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责怪,就容易愤怒,甚至攻击别人,以求自卫。

7、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,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,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。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,就如钻石般珍贵;但对愚人来说,却象是一把泥土,一点价值也没有。

8、(佛语人生)这里强调的是因果报应的必然性,看来我们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因为它有益于抑恶扬善。

9、(佛心禅语)恶言如数带回,说者自受自污送礼物与他人,别人若不接受,如何?只得自己带回。恶口向人,欲污人,若人不为所动,那么所有恶言,将如数带回自受自污。

10、逆水行舟,越能感知水的存在。越是苦恼,越有可能契人佛性慈悲。

11、佛教谈因果福报,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;若能时时体念佛心。观照自己,并以一分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,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。

12、(天天禅语)懂得运用时间利益人群,就是幸福。

佛经大悲咒

佛经大悲咒

13、(佛心禅语)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,没有什么人可以做到自始至终皆是胜利者。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,问题的关键就在于,你知不知错。

14、偶尔说蠢话做蠢事,是人都在所难免。但说过做过之后必须自觉,能够反思,争取今后少犯点蠢,才是人生要义。

15、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踏上回程,因此人生总是痛苦与快乐相伴,绝望和希望交织。我们不停地奋斗,目的似乎只有一个,就是不甘心空手而归。然而,越不甘心,越有可能一无所获,真正有所得的是那些一边赶路,一边看风景的人。人和人的不同,取决于态度,同是回家,心境却大不相同。

16、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?应是存诚于内,而形之于外。待人接物。言谈举止,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。

17、所谓色相。声相。香相。味相。触相。生住坏相。男相。女相,是名十相,无如是相,故名无相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,狮子吼菩萨品

18、(佛语心经)事物是互相联系的,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一部分,来推测这个事物的全貌。因此我们认识一件事物,不仅可以依靠直接经验,还可以依靠间接经验和逻辑推理,运用类推。归纳等思维方法,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举一反触类旁通。

19、世间的海可以填平,但是人的鼻下横——小小一个嘴巴,却永远填不满。

20、阿弥陀佛是真理,是道路,是生命。握有名号的人,便握有真理,念佛人岂可小看?

21、恶友相得,复有六失:一者方便生欺,二者好喜屏处,三者诱他家人,四者图谋他物,五者财利自向,六者好发他过,是为恶友六失。若长者,长者子习恶友不已,其家财产日日损减。《长阿含经》卷十一,《善生经》

22、宽容是一种幸福,饶恕别人,不但给了别人机会,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,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。

23、(禅语悟道)发心立愿,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动力。

24、(天天禅语)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,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,把握分秒利益人间。

佛经大悲咒

佛经大悲咒

25、其实,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,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,都无绝对。只有快乐,没有痛苦,快乐就会变成痛苦;只有幸运,没有不幸,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。

26、如果我们紧紧抓住此生的名利不放,表明我们还根本谈不上是修行者;如果我们深深地被轮回所诱惑,表明我们仍未踏入解脱之道;如果我们不能舍弃对自我的珍爱,表明我们还未生起菩提心;如果我们不彻底断掉对生命和宇宙所起的假相之见,表明我们心中并没有树立正知正见——缘起性空。

27、尽成就一切众生,尽庄严一切世界,尽供养一切诸佛,尽通达无障碍法,尽修行遍法界行,身恒住尽未来劫,智尽知一切心念,尽觉悟流转还灭,尽示现一切国土,尽证得如来智慧,是则能净愿波罗蜜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八,明法品

28、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,它如同觉照一样,同是心的一种作用,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,妄想是染浊的而已。

29、世间种种法,一切唯有名,但想所安立,离名无别义。世间众色法,但相无有余,唯依相立名,是名无实事。《大乘密严经》卷下,阿赖耶识微密品

30、(佛心禅语)这样让双方满意的事情,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。

31、寿者福之本也,福者慧之基也,念念思警策者,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。(明)澫益《灵峰宗论》卷二之四

32、(慧眼茅庵)业净六根成慧眼,身无一物到茅庵。

33、菩萨若见诸恶不善众生,若呵责,若软语,若驱摈,若舍之;有恶性者,现为软语;有侨慢者,现为大慢,而其内心实无侨慢。是名菩萨方便不可思议。菩萨深知众生所有罪过,为度脱故,常与共行,虽随其意,罪垢不污,是故复名不可思议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二,狮子吼菩萨品

34、(佛心禅语)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,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。常放手。要在内心清空自己的欲望,心中空无一物,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。什么都没有,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。

35、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,即“平常心是道”。

36、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,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。是菩萨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,犯轻垢罪。《梵网经》卷下

佛经大悲咒

佛经大悲咒

37、(经典佛语录)以眼还眼。以牙还牙,是人们受到侵害时作出的自然的。正常的反应。所以作恶者不要指望人人都会俯首帖耳地受欺负。

38、闲看了多少或匆忙或缓慢的岁月?历经了多少或坚硬或锋利的磨难?当初的一粒种子,就这般默默地守望,将流水望成江海,将顽石望成尘埃。风一次次割过,雨一遍遍抽打,生命在一次次结痂中变得愈加硬朗。茂密。空灵。站立在寂静的山谷,任乱云飞渡,与日月为伍,你将一种等待变成永恒的诗意。

39、佛教理想中的生活,既不推行禁欲的人生,也不提倡纵欲的人生,而主张过着“中道”的生活,要顺乎自然过自在的人生。

40、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,令其得出无量生死众苦大壑。……我当于彼地狱。畜生。阎罗王等险难之处,以身为质,救赎一切恶道众生,令得解脱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三,十回向品

41、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做到无分别心,那么,立足于世,也就没有境遇好坏之分了。

42、孤独鳏寡,衣食不充,疾病困笃,无以自济,当给医药,糜粥消息,令其得愈。《佛说阿难四事经》

43、佛言:爱欲莫甚于色,色之为欲,其大无外,赖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无有能为道者矣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44、虽复勤精进,修行菩提道,若先非佛性,不应得成佛。(古印度)龙树《中论·观四谛品》

45、一切属他,则名为苦;一切由己,自在安乐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,一切大众问品

46、人与人之间,难免会有一些冲突。修行,就是要让刚才所发生的烦恼事,一分钟都不停留在心中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,留下好的种子,去除坏的因子,如“手画虚空,画过无痕”,这即是“耕耘心田”。

47、金钱能够储蓄,而时间不能储蓄。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,而时间不能借。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。因此,时间更重要。

48、玉是温润的物品,如同用两块玉相磨不成器(同性相斥),必用粗硬之物才能磨得成器(异性相吸)。这如同君子和小人相处一样,虽有时被小人所伤害,却也从中得到磨砺和修炼。所以说没有小人,君子不得以成就,没有烦恼,焉能证得菩提。